您现在的位置是:新品 >>正文

吗特币,比真的会量子来袭凉凉计算

新品935人已围观

简介上周六的推特直播中,有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:当量子计算真的到来时,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会不会毫无抵抗力地"阵亡"?说实话,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2017年那个被反复炒作的"量子威胁论",当时也是引发了不少恐慌。但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,我倒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加密世界的历史教给我们什么记得我刚入行时,前辈们常说一句话:"技术问题从来都不是加密世界的阿喀琉斯之踵。"看看比特币的发展历程... ...

上周六的推特直播中,有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:当量子计算真的到来时,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会不会毫无抵抗力地"阵亡"?说实话,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2017年那个被反复炒作的"量子威胁论",当时也是引发了不少恐慌。但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,我倒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

加密世界的历史教给我们什么

记得我刚入行时,前辈们常说一句话:"技术问题从来都不是加密世界的阿喀琉斯之踵。"看看比特币的发展历程就知道了。中本聪最伟大的创新根本不是用了多牛逼的加密算法(SHA-256在当年也不是最先进的),而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去中心化共识这个世纪难题。这就像发明汽车时,关键不在于用多好的轮胎,而在于发明了内燃机这个核心动力系统。

我收藏着一本2012年的《比特币开发者笔记》,里面记载着早期比特币遭遇的各种漏洞。最著名的要数2010年那个"1840亿枚比特币"的溢出漏洞,当时Jeff Garzik在论坛上公开讨论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。有意思的是,那时的黑客们发现漏洞后,第一反应不是趁机牟利,而是想着怎么修补系统。因为在他们眼中,比特币是反抗金融霸权的一把利剑。

技术革命的辩证法

说到量子计算,我倒想起一个有趣的类比。这就像当年互联网刚普及时,有人说"有了互联网,传统媒体必死"。结果呢?传统媒体不仅没死,还学会了用互联网这个新工具。技术发展永远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,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。

我认识的一位量子计算研究员朋友开玩笑说:"要是哪天我们真造出了量子计算机,第一件事应该是去黑美联储的系统,那才叫刺激。"这话虽然夸张,但确实反映了技术发展的本质——新工具的出现会改变游戏规则,但不会让游戏结束。

加密精神的本质

在加密社区混久了,你会慢慢体会到这个圈子的独特气质。这里没有个人英雄主义,没有所谓的"鄙视链"。中本聪消失了,Wei Dai转行研究AI伦理了,就连临终前的哈尔·芬尼关心的也是比特币的未来而非自己的名声。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精神,才是加密世界最强大的抗量子"防火墙"。

说到底,量子计算威胁论之所以显得"没意义",不是因为它不重要,而是因为加密世界的DNA里就刻着自我进化的能力。就像比特币取代了之前的电子现金实验一样,未来也一定会有适应量子时代的新加密货币。名字可能叫A特币或B太坊,但那又怎样?只要去中心化、隐私保护的精神内核不变,这场数字革命就永远不会停歇。

所以,与其担心量子计算会让比特币"猝死",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加密生态更加健壮上。毕竟,在这个领域,我们见证过太多次"末日预言"的破产了。

Tags:

相关文章

  • TRB这场最后的晚餐,小心别做了买单的人

    新品

    记得9月11日那天吗?当时TRB还在23美元徘徊的时候,我就跟身边的老铁们说:"这货迟早要突破30"。不过我同时也提醒大家,38美元这个关键点位一定要警惕,毕竟15分钟K线图上这是个明显的阶段性高点。果然不出所料,TRB一路高歌猛进到42美元就开始掉头向下。说实话,第一次被TRB的高费率坑的时候,我气得差点摔键盘,但后来想出了对策反而因祸得福。庄家的"高明"套路不得不佩服这波TRB庄家的操盘手法,... ...

    新品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以太坊短线走势解析

    新品

    昨晚数字货币市场又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过山车行情,相信不少熬夜盯盘的朋友都捏了一把汗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,我想分享一下对当前市场的看法。比特币短线走势分析比特币这个调皮的家伙又在和我们玩心理战。回想起昨天的走势,价格先在25330美元附近试探底部,然后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,凌晨四点突然窜到26450美元。这种突破前高的动作看似强势,但老手都知道要留个心眼。现在价格在26230美元附近徘... ...

    新品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Web3创业必修课:如何找到你的市场甜蜜点

    新品

    说实话,在Web3这个新兴领域创业就像在迷雾中寻找宝藏。作为Binance Labs的长期观察者,我见过太多项目在寻找产品与市场契合点(PMF)的路上栽跟头。今天,就让我用接地气的语言,分享几个Web3创业的生存法则。一、先搞清楚谁在买单别一上来就想着改变世界。我见过一个做NFT项目的团队,花了大半年开发了一套酷炫的技术,结果发现用户根本不需要这些功能。记住:Web3创业不是闭门造车,而是要先找到... ...

    新品

    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