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研究以太坊生态时,我偶然发现了ERC-6900这个新标准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常使用钱包的老用户,我对其背后的设计理念感到非常兴奋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可能改变我们使用钱包方式的创新提案。
从ERC-4337说起
要理解6900,我们得先回顾下4337。记得去年第一次体验合约钱包时,那种可以用ERC-20支付gas费的便利感至今难忘。4337确实带来了很多用户体验的突破:
但用着用着,我发现了一个问题。不同钱包厂商的实现方式五花八门,导致我在A钱包创建的钱包,在B钱包的DApp上根本无法使用。这让我想起了早期Android手机的应用兼容性问题。
6900要解决的核心痛点
正是这些亲身经历让我特别理解6900的价值。它主要针对两个关键问题:
1. 钱包兼容性问题
想象一下,你买了台新手机,结果发现所有App都要重新购买。这就是当前合约钱包生态的真实写照。ZeroDev、Biconomy等厂商各自为战,用户被锁定在特定生态内。
2. 功能扩展难题
现在的合约钱包就像一部不能安装App的功能机。想新增功能?只能整个换掉钱包合约。这不仅麻烦,还涉及重新审计等额外成本。
模块化设计的精妙之处
6900提出的解决方案让我眼前一亮——模块化架构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钱包变成"可插拔"的设计:
这种设计借鉴了Diamond Proxy模式,但做了关键改进。最让我欣赏的是它用call替代delegatecall的安全考量——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钱包被恶意插件掏空。
实际使用场景畅想
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早上用DeFi插件做流动性挖矿,下午用NFT插件参与拍卖,晚上用社交恢复插件设置新的监护人。所有操作都在同一个钱包完成,不用来回切换。
特别看好这种设计对开发者的友好性。现在要开发钱包功能,不再需要从零开始,而是可以基于现有模块快速构建。这让我想起了WordPress的插件生态。
挑战与未来展望
当然,新标准也面临不少挑战:
但从Alchemy团队的路线图来看,这些问题正在被积极解决。预计明年年初就会有可部署的主网版本。
作为一个普通用户,我最期待的是这个标准带来的钱包互操作性。也许不久的将来,我们就能像更换手机主题一样个性化自己的钱包,同时不用担心被锁定在某个生态中。
参考资料:
顶: 53433踩: 18996
评论专区